英國《獨立報》稱,有研究發現,人類已證實有數種基因變化,可能對延長壽命有幫助,活到150歲;對積極尋找延壽藥方的人來說,絕對是佳音。
自古以來,人們無不在追求長壽的秘訣,千方百計尋覓長生的仙丹妙藥,又持素又運動,務求青春長駐、健康長壽,但卻往往忽略了生命的真正價值。長壽固然好,但是人生若無意義,生命再長也沒有用。31歲離開人世的神童張世明,一生在孤寂和惶惑中度過,最後更抑鬱而終。
31歲對廣大民眾來說,稱得上是英年早逝;但對生命已無眷戀的他來說,31年的歲月好比百年般漫長,與其度日如年,不如趁早結束生命,反而是個解脫。其實,真正可怕的不是生命結束,而是活著卻對生活失去了目標,無所事事,百無聊賴,這才可悲。
要知道,活著並不等於是生活,如果連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都不知道,那麼,我們努力追求長壽,又有什麼意義?
人生就像出席一場派對,只要玩得開心,早走晚走其實並沒有差別;最重要的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遺忘痛苦,留住美好,這已足夠。
生命的長度無法預測,但在有生之年,能夠善用健康的身體,寫下豐富而有價值的一頁,也算不枉此生了。就像19歲的檳城鍾靈學生張吉華因腦腫瘤病逝後,父母根據他的遺願,捐獻出他身上所有的器官,除了讓至少35名枯等器官移植的病患直接受惠,也感召更多人加入了捐獻器官的行列。
他的生命雖然短暫,但卻延續了生命的真諦,遺愛人間。所以說,壽命的長短並不是最重要,重要的是我們的人生是否有真正地活過,它是“重質不重量”的。
刊登於《光明日報》新聞眼2007-01-10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