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馬偶像》、《絕對Superstar》歌唱比賽所產生的民選效應,吸引越來越多的少男少女參加比賽,大膽秀出自己的青春和夢想。參賽者追夢的當兒,旁觀者也分享圓夢的喜悅、構築成名夢。
過去人們只能看著別人造星,偶像遙不可及。但現在觀眾不僅可以目睹一隻醜小鴨蛻變成天鵝的全過程,還可以參與其中,決定選手命運;而歌星就是自己身邊的平凡人。大家樂得用手機發簡訊投票給心目中的偶像,主動參與製造巨星的快樂。
現在,多人“前仆後繼”參加比賽,是希望通過比賽,一舉成名,搭上最直接的“巨星”列車。歌唱能力強弱與否再也不重要,至少在百萬民眾中“被選出來”,對他們來說已是最大的勝利。
最後的勝利者,或許並不是歌唱水準最高的,卻一定是最受觀眾喜歡的,他是民選製造出來的偶像。從比賽的民選效應現象顯示,歌手的觀眾緣已取代歌唱實力成為致勝要素。
這樣的現象也早出現在同樣是民選的國家領袖選舉上,候選人只要長得一副深得民心的模樣或能言善道,就可以在政壇上屹立不倒,“發光發芒”,領導能力似乎不再是選民考量的因素。
雖說比賽民選出的結果,是否真的是實至名歸已不重要。但民眾在投出選舉權時卻馬虎不得,一個“政治偶像”能否擔得起領導社會的大任,選擇還是不能太主觀。
刊於《光明日報》05/05/2006自由談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