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陷阱重重,許多人假藉募款名義斂財,使有意捐款的愛心人士望而怯步,深怕捐出去的錢石沉大海,這讓真正有心為善的非政府組織頓覺無奈。
檳城人素來有人情味,通常在同情心的驅使下,都願意伸出援手助人。但盜騙現象猖獗,人人開始擔心捐款與愛心是否被濫用,逐漸捨棄行善,人情日漸淡薄。
民眾總擔心善行義舉被利用了,內心難免浮現“不知道捐出去的錢有沒有幫到他們?”、“想做善事但又怕被人騙”等諸如此類的疑問。只靠募捐的非政府組織也間接受影響,他們必須學會以最少的資源做最多的事,所以總為有限的經費與人力而煩。
曾和非政府組織的朋友聊起,這種工作吃力不討好,是什麼力量支撐她繼續下去?原來,滿足感並非來自薪資報酬,而是對服務對象的回饋和彼此工作團隊的支持。
從她身上,嗅不到銅臭味,有的只是關愛社會邊緣一班弱勢族群的真心。很多人願意放棄一份賺錢的工作機會投身慈善工作,卻也有人假藉名義對外籌款,進行欺騙活動,使原本不易的募款活動,難上加難。
有時候,好人難做,非政府組織更不易為。雖然社會良莠不齊,但還是有人堅持投入,願意獻身默默為慈善事業耕耘。看到社會最黑暗的一面,也可以感受到它溫暖光明的一面,所以就沒那麼悲觀。
刊於《光明日報》21/04/2006自由談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